德育及公民教育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元素,透過籌辦學習活動及結合各學科課程,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。通過服務社會,建立義工服務齊參與的文化,讓學生體現「顯同體悲」的精神,進而貢獻社會。
培育學生自律、自信、自強,成為一位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的「三好」畋園青年。
![]() |
成長課——培養學生全人發展
中一及中二參加衛生署「成長新動力課程」,中三為校本課程,目的是提高青少年對自我的認識和接納、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和壓力,並提升他們與別人和諧相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。 |
![]() |
性教育活動
透過不同活動,讓學生建立健康自我形象、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及尊重別人,進一步明白「愛」與「性」的分別,並從戀愛中成長,從而促進和諧兩性關係。 |
![]() |
倡廉活動
「誠信」為首要培育的價值觀。初中透過展覽及攤位遊戲、播放《廉政行動》短片,帶出「誠信」的重要性;高中參加 iTeen 領袖計劃,在校內協助籌辦倡廉活動,啟發學生正面思考。 |
![]() |
體驗活動——活出生命的色彩
高中透過體驗式學習,讓學生改變對弱勢社群、殘障人士的看法,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,珍惜眼前的學習機會,活出生命的色彩。 |
![]() |
國情教育
為了培養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,舉辦每月升國旗儀式、展覽及攤位遊戲,並鼓勵學生參加教育局主辦的「香港青少年軍事夏令營」,藉此提升學生品德。 |
![]() |
關心社會,放眼世界
通過不同活動,幫助學生認識香港社會的特色,了解法治、民主、人權與公義的重要性,並在生活中加以實踐,例如名人講座、午間時事論壇、早晨廣播、公益金便服日、捐血活動、賣旗籌款、包裝福袋、派發福袋、長者探訪活動等。 |
![]() |
義工時數
全校學生登記成為u21青年網絡義工,學生累積指定服務時數,可獲得社會福利署嘉許證書:金獎(200小時或以上)、銀獎(100小時或以上)、銅獎(50小時或以上)。此外,配合新高中課程的「其他學習經歷」發展,將學生義工服務時數記錄在成績表上。 |
![]() |
中一及中五級義工服務
中五級導航員帶領中一級學生到社區探訪長者,培育學生建設社會力量,讓他們體驗及實踐義務工作,更重要的是藉此讓青少年體會平等共融,彼此接納的真諦,締造愛與關懷社區。 |
![]() |
「畋園青年樂善行」大型義工活動
與社區服務機構合作,每年於校內或校外舉行大型義工服務日。全校老師、中四級學生、多個校內團體、家長教師會均會參加,帶出「義工服務齊參與」的訊息。 |
![]() |
服務學習計劃――自主的全方位學習:「讓學生成為學習經歷設計者」計劃
學生自主設計活動,將「其他學習經歷」體藝發展課程與社會服務結合,讓學生將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貢獻社會。整個活動,由策劃、推展以至反思,全部由學生擔任主導的角色。 |